top of page

新報:無運動情緒病風險倍增 瑜伽太極紓緩壓力最佳

無運動情緒病風險倍增 瑜伽太極紓緩壓力最佳


文章日期:16/12/2013 報章:新報 A08,09 | 港聞|醫健


無運動情緒病風險倍增 瑜伽太極紓緩壓力最佳

一項調查發現,不定期或不運動的受訪者,患上抑鬱、焦慮等情緒病的風險達6.5%和13.7%,較定期運動者的3.7%,高出1.8倍和3.7倍。另外,參與瑜伽、太極、氣功等的受訪者,對減低罹患情緒病風險的效果最佳。有學者指,做運動時可降低皮質醇水平,亦分秘一些有助紓緩壓力的物質,可以促進情緒健康。_採訪:靜態組

中大醫學院於今年5月至7月,以電話訪問2,744位18至75歲市民進行問卷調查,再以國際標準的情緒病風險指數,評估受訪者患上情緒病的風險。結果發現,只有一半受訪者有每星期做至少兩次運動,6.4%受訪者完全沒有運動或甚少運動。 結果又指,不定期或不做運動的受訪者,患上情緒病的風險,分別有6.5%及13.7%,相對於每星期運動兩次或以上、每次30分鐘以上受訪者的3.7%,風險高出3.7倍和1.8倍。

另外,參與太極、氣功、瑜伽等的受訪者,對減低情緒病風險的效果最佳,只有4%屬情緒病高風險類別,因為做這些運動需要專注力和放鬆,有助減低壓力。風險亦較帶氧運動(4.8%)和步行運動(6.2%)者為低,反映步行和帶氧運動雖對身體健康有益,但對促進精神健康的效果卻並非最好。


定期運動好習慣

負責調查的中大精神科學系系主任林翠華表示,結果說明持之以恒的定期運動,有助促進情緒健康。她又說,做運動時可降低皮質醇水平,並且分秘一些有助紓緩壓力的物質,若能將身心運動結合帶氧運動,成效會最理想。 她又指,不是所有受情緒困擾的人士都需要或適應一般藥物和心理治療,希望日後把「運動治療」發展成輔助治療情緒病的方法。她建議市民,每星期最少做運動兩次,每次約30分鐘至1小時,以保持身心健康。



 

Comments


+852 2831 4305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版權所有  未經批准  不得轉載

香港中文大學陳慧慧基金身心認知運動中心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Chen Wai Wai Vivien Foundation Therapeutic Physical Mental Exercise Centre

bottom of page